倒不是說她會多少多少的技能,
也不是多乖巧多聽話,
而是聽得懂人話這點在很多的相處及溝通上變得更為有趣,
相對也讓我們照顧者開始要注意自己與她相處的態度及言行舉止,
說真的,我覺得很好!
第一:我們可以改掉某些不雅的口語文字;
第二:也可以調整自己較不健康的飲食觀念
(這點我簡直做得徹底)
最後:可以在每一次的發生事件重新檢視及調整自己的態度
所以說真的,我真的覺得很好。
從咩咩1歲開始,
不管是飲食或著睡眠習慣都較為穩定,
在飲食方面的部分分為平常日以及假日,
實在有點無奈,
職業婦女就是這樣,
但是說真的有家人帶已經很好也在生活上省下一些。
平常日
06:00-06:30 起床
06:40-06:50 第一餐奶
07:00-07:30 出門散步吃早餐
07:30-07:40 送至婆婆家
(下面是婆婆家的作息)
09:00-09:30 第一次小睡
11:30-12:00 起床
12:00-12:30 中餐(副食品180-200ML)
12:30-15:30 玩耍及水果時間
15:30-16:00 第二次小睡
17:30-17:40 起床
17:40-18:20 晚餐(副食品180-200ML)
18:20-18:30 接回家
18:30-19:30 玩耍時間
19:30-19:50 洗澡時間
20:00-20:30 睡前奶(200ML)+睡故事時間
**若下午沒有午睡,接回家之後立刻洗澡睡覺,約在6:50-07:00左右)
假日(星期五~星期日)
06:00-06:40 起床
06:40-06:50 第一餐奶
06:50-07:30 玩耍時間
07:30-08:30 出門散步吃早餐、媽媽買菜
08:40-11:10 第一次小睡
11:30-12:00 中餐(副食品180-200ML)
12:00-13:00 玩耍時間
13:00-15:00 外出玩耍時間(夏天:游泳、冬天:公園或國小玩耍)
15:00-16:30 第二次小睡
17:00-17:30 晚餐(副食品180-200ML)
17:30-19:00 外出玩耍時間
19:00-19:20 洗澡時間
19:20-19:40 睡前奶(200ML)+睡故事時間
**基本上平常日跟假日最大的區別應該就是睡眠時間,假日不管有沒有出去玩我都一定會在她該睡覺的時間讓她休息,甚至她自己會吵著要吃奶嘴跟拿被子(莫非她知道媽媽比較嚴格,噗~),但若在婆婆家,咩咩有時候早上睡得比較久(2-3小時),下午就會貪玩不想睡覺,但其實偶一為之也無妨,她一整天加起來的睡眠時間還是在13小時~13.5小時,還是足夠的!
一歲至一歲半大事紀
1Y1M
開始放手會走路,我們也立馬帶她奔下南台灣享受大自然

但整個就是懼怕草皮到一種程度


1Y2M
開始聽得懂人話,給很多指令都會達成
但也相對的開始有很多想法,對於想要的東西開始會明顯表現

開始對積木、拼圖有強烈的興趣

也開始愛畫畫

1Y3M
有強烈的情緒表現,例如看故事書的一半問她要不要洗澡,她會直接帥氣的跟我搖頭,再勉強她就會生氣了
1Y4M
愛上盪鞦韆的滋味
記得初期8M、10M、1Y2M時,每次玩盪鞦韆都沒有表情,然後搖兩三下就急著下來...排我們後面的媽媽整個賺到XD
(不知道跟開始讀有盪鞦韆的繪本有沒有關係?!)
1Y5M 開始完全性的不怕水並且期待游泳
只要不太難的字句,幾乎都聽得懂,但還不太會說
例如:起床後還可以吃奶嘴嗎?還要做什麼?
咩咩會乖乖的把奶嘴吐掉&去拿她的水杯喝一大口水(當然先決條件是水杯不能讓她找不到);
或者我每晚睡前會問她,今天要讀哪些故事書?
咩咩會積極的到書櫃拿幾本她有興趣的,我經常都會故意的說:『看小雷跟波波或者David好嗎?』她都能準確無誤的在一片書中拿過來給我;
以及如果她在家吃飯有些躁動想要下來玩,我會嚴肅的告訴她,吃飯時間可以下來玩嗎?咩咩就會乖乖的坐好!不過她在阿公阿嬤家老是給我放肆,以致於現在我要約束她變得非常不容易,希望以後出門這個不要成為一項困擾,畢竟我讓她專心的吃飯對她的腸胃吸收以及專注力都是有正向幫助。只能說孩子真的非常聰明,我每次看她在阿公阿嬤家或者疼她的阿姨家如此任性跟吵鬧,我就會覺得很奇妙,這些行為在家裡或者我帶她出門從來不會發生,但其實我也不常兇她或限制她,平常都給予高度的自由,但我想她心裡可以分辨我跟咩咩爸對她是沒有在開玩笑跟客氣,一旦做錯事情或刻意吵鬧,我們是不會理會的!
1Y6M
會自己吃完一整碗飯,雖然還是會掉的都是,但畢竟也是向前的跨了一大步
除非在外面,幾乎都讓她自己動手吃一半以上
(不過主要還是看她心情居多,只是我不限制她就是了)
從一歲之後,
孩子確實改變許多,
雖然比起其他孩子,語言的速度稍微較慢一些,
但因為咩咩其實大部分我們的溝通她都聽得懂,
因此我也不特別強迫她說話!
不過接下來開始,
可能需要一些有計畫的引導來開啟她說話的興趣,
這是我到2歲之前最重要的功課。
此外,
這個年齡的孩子由於開始會站會走,
因此能有更多的機會接觸世界,
也進而造就他們開始有自己的思維與意見,
基本上如果她不是刻意耍任性或傷害別人,
我倒是都不會制止,
但有一個很重要的是:一定要堅守原則,
例如:吃飯的時間就是不能離開位置,我會妥協給她一些小玩具讓她在餐桌上玩耍,畢竟她已經習慣某些生活,但如果她今天非要離開椅子到別處玩耍,那食物就是收掉沒有任何緩衝的餘地,所以至少她在我面前都會吃到她飽才離開。(但前提是絕對不強迫她吃不下還硬要吃完)
常常我也會檢討自己,是不是在很多的教養上太過自我要求或嚴格,
或許她長大後這些都不會存在或者有任何印象!
可是在職場上或者在生活上看到許多有問題的孩子其實大多的過錯都不單單只是來自孩子本身,
父母通常也需要負很大的責任,
而我實在很沒辦法接受那些父母總是"公然"大聲的怒斥自己的小孩頑皮或者某些能力不好。
我只能說,
如果平常習慣了某些寬鬆或者隨便的態度,
就要有責任去承擔孩子所呈現的回饋,
所以今天如果這些父母不在意自己的孩子在公共場所為所欲為的做自己、或者隨意出手打人以及吃飯永遠都沒辦法坐在椅子上,
那對於教養的態度就輕輕鬆鬆做自己想做的就好,
因為沒有哪一種教法絕對是正確無誤,
只要自己可以接受孩子的行為都無所謂,
就像我常常在餐廳或者捷運上看到孩子尖叫或吵鬧,
甚至咩咩偶爾也會,
但我從來不覺得那有什麼問題,
我也不會去責怪照顧者怎麼沒有制止,
事實上孩子要怎麼發展並不是特定的規章條例能夠準確的判斷出,
或者這樣的小朋友未來可能是國家發言者或者搞笑諧星也不一定,
而且我看過一些實際的案例,
某些特別叛逆的孩子長大很可能會特別慈悲為懷甚至成為傳教者!
但是,
最重要的是:
請不要父母平常沒有約束的習慣,
自己卻又在孩子發生這些行為時將所有過錯都推給孩子,
然後一陣在路邊開罵以及飆打,
那我真的覺得不是很妥當!
在我認為,
沒有一種教養是絕對百分之百零失誤,
但我相信給予充分的愛能讓孩子健全的發展,
只是如何在疼愛與溺愛之間找到平衡點,
就是照顧者最重要的課題了!